各县(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为落实《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惠府〔2025〕8号),根据《关于印发〈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财政局关于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按照先谋事、后排钱理念推进项目入库储备工作原则,精准编制2026年惠州市制造业当家财政专项资金(节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用途)预算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鼓励和引导作用,提高专项资金拨付和使用效率,现组织开展2026年惠州市制造业当家财政专项资金(节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用途)项目入库储备工作,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支持范围、标准及方式(一)...
各县(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现将《惠州市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径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5月6日 (联系方式:2808821) 官方政策通知
通知面向的主要对象: 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择优推荐节能降碳效果明显、技术成熟可靠、具备经济效益和推广潜力,能够实现全流程系统节能降碳或跨行业、领域融合创新的技术装备。具体包括五类: (一)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等行业工艺革新与流程优化技术,如短流程制造等;数据中心、通信基站、通信机房等领域节能和能效提升技术,如算力与能源协同应用、高效制冷、高效供配电、绿色智算系统解决方案等。 (二)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包括清洁低碳氢制备及应用、高...
各县(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2026年广东省制造业当家重点任务保障专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项目入选项目库的通知》(粤工信技改函〔2025〕12号)(附件1)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我市开展2026年广东省制造业当家重点任务保障专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项目入库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支持范围(一)支持在广东省惠州市内实施,项目承担单位为依法登记注册且在惠州市内生产经营、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工业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中央驻粤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实施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等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并取得工业和信息化主管...
各县(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现将《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粤工信节能函〔2025〕16号),以下简称《省通知》转发你们,并提如下要求,请一并执行。一、诊断服务范围面向钢铁、乙烯、合成氨、多晶硅、锂电池、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电子电器等行业企业和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具有节能降碳诊断意愿的企业,开展公益性节能降碳诊断服务。 官方政策通知
区各企业:现将《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惠州市水利局转发关于征集2025年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积极参加。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官方政策通知
区各企业: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充分发挥清洁生产在推动污染防治,助力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根据《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广东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要求,现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官方政策通知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请报送工业领域技术改造 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第四批)的通知》(工信厅规函〔2025〕 136号,以下简称《通知》)工作要求,为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现 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官方政策通知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东省水利厅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水利(水务)局、发展改革局(委)、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有关单位:现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22〕72号)转发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一、明确工作目标开展工业节水,是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市要高度重视工业节水工作,按照《广东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广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开展2022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现将《工业和信息化厅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2〕259号,请登录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查阅)转发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一、试点方向(一)用水过程循环模式。采用冷却水高效循环利用、生产过程分质用水梯级利用、高盐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等技术装备,降低生产过程水耗,提高水重复利用率。(二)区域产城融合模式。探索与市政再生水生产运营单位合作,完善再生水管网,将处理达标后的再生水回用于生产过程,...